生態環境部印發的《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推進水環境治理環節的碳排放協同控制,增強污染防治與碳排放治理的協調性。

在碳達峰、碳中和這場“硬仗”中,水環境治理是減污降碳關鍵領域之一,污水處理行業的能耗相較于發電、鋼鐵、化工等行業來說較少,但是其總能耗所占的比例卻不容忽視,同樣是一個能源消耗的重要行業。
污水處理過程也是碳排放的過程之一,污水處理行業的碳排放量約占全社會總排放量的1%,在環保產業中占比最大。污水處理過程中不僅會排放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同時污水處理需要消耗大量燃料和藥劑,間接排放大量溫室氣體,處理過程本身也會直接排放溫室氣體。
污水處理行業助力減污降碳,有以下兩種路徑:一是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低,主要面向污水處理過程中所用的構筑物、處理工藝、產品或服務;另一種是終端消耗的碳排放量低,包括處理電耗、藥耗以及運營過程中的節能減排。
我司的超磁分離技術和磁絮凝沉淀技術及相應的一體化水體凈化裝備能夠優化能效,提升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實現低碳污水處理,進而可以為達成“雙碳”目標作出重要貢獻。
超磁分離技術通過向惰性污水中投加可循環利用的磁種,并在混凝劑和絮凝劑共同作用下形成磁絮凝體,然后利用稀土永磁磁盤產生的強磁場作用(磁力強度是其自身重量的600多倍),在瞬間(約2秒鐘內)實現污水固液分離的過程,以此達到消除污水中絕大部分污染物的目的。
該設備水力停留時間僅需3-5分鐘,占地面積為傳統工藝的1/30-1/40,污泥含水率低于97%,無需污泥濃縮池。設備處理能力強,單臺設備處理量可達30000T/d,且安裝簡便,設備模塊化,基建工程量極大減小,節省投資,建設周期縮短80%以上。同時,運行費用低,磁種回收利用率大于99%,強磁場作用下實現固液高效分離,可節省藥劑20%。
磁絮凝沉淀技術是依據重介質加載沉淀原理,通過向污水中投加適量可循環利用的磁種,并使磁種均勻分散到水體中形成微小晶核,以此強化絮凝效果,并最終形成高密度絮凝體(磁種密度為水密度的5.1倍),依靠重力作用和斜管(板)沉淀原理實現固液的高速沉淀分離。同時輔以部分污泥回流系統以增強去除效果和降低藥劑費用。
該技術表面負荷高,可達20-40m3/m2·h占地面積小,約為傳統工藝的1/20-1/10,并將原有處理水量提高10-20倍以上。整體體積極大縮小和結構設計特殊,可實現污水廠的可移動性,循環利用率高。同時,運行費用低,可實現部分藥劑的循環利用,節省藥劑用量15%-20%,綜合成本低。
我司的超磁分離技術和磁絮凝沉淀技術及相應的一體化水體凈化裝備,從碳減排與替碳兩大方面入手,可實現源頭控制、自動化控制和污水處理工藝,并實現磁種循環利用和降低藥劑使用,達到節能降耗、減少碳排放的效果。
實現“雙碳”目標,不僅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必源環保始終致力于推進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持續為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