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的工藝流程是?該如何革新工藝?
來源: 未知 發布日期: 2021-04-01 14:24
據必源環保小編了解,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主要采用好氧生化法處理工藝,設備主體包括初沉池、生化池、二沉池和消毒池。
在設備主體前一般要設置調節池,使水的水質和水量均勻分布;設計停留時間4~8h。初沉池與二沉池為豎流型。
生物化池多采用生物膜法,鼓風曝氣,停留時間4~8h。二沉池出水進入消毒池后,接觸時間為規范規定的0.5h,1.5~2h。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主要處理中小水量生活污水及低濃度有機廢水,設計進水CODCr<400mg/L,BOD5<300mg/L。食品、釀造等有機廢水濃度較高時,需采取前級物化處理措施,進料BOD5一般在600~1200mg/L。廢水排放達到GB8978-1996一級排放標準;
另外,增加適當的后級處理(深度過濾等)措施,可使中水回用水質達到標準。現有的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已經形成了系列化,設計處理量一般為0.5~50m3/h;還可采用并聯設備,增加處理能力。
科技創新和發展。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技術自80年代初引入我國以來,隨著污水處理要求的提高及其應用和實踐的不斷創新和發展。
總體上看,對該技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進主體工藝,優化工藝流程組合,提高填料性能,進一步提高處理效率,降低能耗,突出一體化處理設備的優越性。
改進主體工藝。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主要工藝主要采用生物膜法。該方法污泥濃度高,體積負荷大,抗沖擊性強,處理效果好。以前的設備主要是生物轉盤,體積大,生物膜不易控制,轉盤軸易損壞。集成化設備逐步向接觸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工藝發展。
其中,生物流化床成為近年來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工藝研究的熱點。必源環保小編認為與接觸氧化法相比,生物流化床污泥具有較高的濃度、較強的抗沖性和較低的剩余污泥率,且無堵塞,混合均勻,脫氮效果好,其配置形式比接觸氧化法更加靈活。